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

逃避情緒

hide-and-seek.jpg
圖片出處: http://www.sidewalklyrics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09/10/hide-and-seek.jpg

很多人產生負面情緒之後,往往急於尋找一些Quick Fix的方法,借助外物來抑制它、逃避它、轉移它、假裝看不到它…但是以上任何一個方法都不能真正的令它消失。而且令它「消失」也並非最有效的方法,因為過程中你會消耗很多人力、物力、精神、金錢甚至時間。

包括我在內,每當遇到一個莫明的情緒或感受,我們都很自動從腦海中搜索出一個名稱給他標籤,例如:不安、這個感覺不好、那人令我不順眼…等等。說實在,我們都太快下判斷了!

一個人、一件事、一些感受與想法,單憑我們的肉眼來定奪,很難給出一個客觀的標準。我們對它們的看法,往往與我們過去的經驗、周圍的環境等因素掛鉤。例如從前我一想到「下雨天」立即感到不爽,因為我討厭那種濕答答的感覺,這個負面的感覺受到我過去的經歷影響。但自從我買了一雙流行的雨靴後,下雨天開始變成樂趣,我還可以回味兒時下著雨大力踏在地上的一灘水濺起水花的快感。同一個情況,感覺因經歷不同而改變。


對於一個剛冒起的情緒或想法,能不能不急於把它歸類,定義為好或不好?
能不能把它當作一位樣貌熟悉的陌生人看待?
因為熟悉,你不會第一時間把它拒於千里之外;
因為陌生,你得了解一下才能下定論。
就讓它安然的坐在你身邊吧!
它外表雖然未必討好,但先不用急著動身走開好嗎?
感覺還好吧?可以讓它坐近一點嗎?
可以先給它一個友善的眼神才慢慢打量嗎?
可以跟它聊聊天,了解一下這位新朋友嗎?
你如能不抗拒的跟它共處一會,你發現它根本不可怕。
只有你能真正面對它、接受它,它在適當的時候將會自動消失。
根本用不著你硬要迫它離開。

以上那個如如不動、不分辨、不批判的平靜應對方法,就是所謂的Accepting what is (接受本然)


我曾經以為不去觸碰那個感覺,只要假以時日一定會淡忘。
假設這個程度的痛要經歷5天其影響才逐漸消退,你以為用一些其他的方法讓你頭5天好過一點,但你一天沒有深入去感受那個痛,無論相隔多久,你仍然要賠上5天或更多的時間去感受那個痛。

真的沒有辦法可以跳過嗎?
如果你發現傷心時特別漫長,而快樂的時間過得特別快,你便知道除非你認真去感受那個情緒或感覺,否則你試圖去縮短它是不可能的。你唯一可以做的是像上述接受本然般以較平靜的心去跟它相處,至少你不會因為過度淪陷而不能自拔,延長自己的痛苦。



在面對負面情緒時,我們也許會看看書,吸收當中的人生哲理,感覺像是好一點。
但歸根究底看書同樣是一種「他力」的方法,真正幫不了多少,
最重要還是如何修行、如何實踐。
如果所有人看了書悟得道理後都有所改變,我們看名人自傳也理應變成名人吧!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