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關係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關係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

有一種痛叫值得



關於痛,我們幾乎下意識都進入了自動逃避模式。上至看牙醫、身體檢查,下至別人行為或言語上給出的反應,我們都因為害怕承受接下來的痛而乾脆避免踏出第一步。

但痛一定都是壞事嗎?需要徹底地避開嗎?

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

放下等於不愛?




曾經以為愛一個人,就必須要在「現場」。
無論物理距離有多遠,得不斷製造「在場」的證據,證明自己真的愛過。
所以在關係中,有許多人(尤其是女性)會有不斷付出以證明自己存在的傾向。
然而,不付出就證明我們不存在嗎?當然不是!

即使一段感情已經斷然逝去,我們仍習慣在自己的心中騰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空間,讓早已遠離的他/她在自己裡面「在場」,延續自己對他/她的愛。
我們內心都安奉了一個曾經對自己影響深遠的他/她,這個超然的地位隨著每天忍痛的朝拜一下,逐漸變得神聖不可侵犯。

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

因愛成恨?




你恨他/她,只因為他/她首先不愛,但你忘記愛從來都不是由別人給你的。

有人說,愛是當你遇到「對的人」時出現的感覺。

我曾經在《遇人不淑 vs 遇上「對的人」》一文中指出,因為從來沒有「錯的人」,要是你對這「對的人」有超現實的迷思與過份熱切的期望,對不起!極度失望也必定隨之而來。

別以為愛呈現的方式只得一種,它除了是一種感覺外,它也是一種選擇。

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

給等待愛的人



Zoe敬愛的師匠池田大作先生在《青春對話》一書曾說:「幸福不是靠誰賜予的,不是情人帶來的,而是靠自己爭取的。」然而在現實中,不論男女,某程度上都為了面子,渴望對方先表達愛、渴望對方給予自己幸福,不然就代表對方不著緊自己。

談到感情,我們總身不由己,控制不了何時開始,更摸不著何時結束。對於這種難以掌握的事情,人們彷彿都只能採取較消極的方法 — 等待。我們之所以處於等待被愛這種被動的狀態,是因為我們期待別人填補我們心中的空虛與生活上的時間空隙。一旦有了這種希望別人來拯救自己的匱乏心態,即使突然遇上投緣的對象,也因為潛意識中那種向外需索的傾向,在關係中吸乾對方能力所能給的愛。對方跟自己一起不單感到很吃力,而且也被自己不斷扮演受害者的戲碼從彼此的愛中推開,形成一股讓人不能喘息的離心力。

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

遇人不淑 vs 遇上「對的人」


不知有多少人每年的新年願望都期望自己遇到心目中的Mr/ Ms Right?但卻偏偏一次又一次的遇人不淑,弄得自己傷痕累累?

如果你是其中一位,那得要對「Mr/ Ms Right」的標準重新審視。

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

不在乎天長地久,只有乎曾經擁有?



二十年前有一個經典的腕錶廣告,一句「不在乎天長地久,只有乎曾經擁有」時至今天仍然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這句話在我人生中不同階段,都有不一樣的感受。

曾經在我生命中,出現了一個對我來說有致命的吸引力的某人。根據國際知名的療癒師Roy Martina說,這人之所以令你一見鍾情,旋即瘋狂地墮入愛河,意味著此人會為你帶來許多功課。對方越迷人,你要做的功課就越多。他稱這種伴侶為「業侶」(karmic partner),他們的出現,是要讓你解除業力,所以你能感受到對方發出非常吸引你靈魂的振動頻率而相愛。墮入愛河的激情程度等於你要學習功課的強度,除非你在這個人身上學到該學的功課之後,還是決定留下來愛他,那麼就是真愛。

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

重新再愛一次




別人在我們心目中的印象,是好是壞,全因過去我們跟他互動的點滴累積而成。若然對方在你心中留下了壞印象,即使對方付出十萬倍功夫改過,對你而言都是徒勞無功。轉變只能發生在自己的身上,去換另一個嶄新的角度去重新再愛這個人。

說到愛,大概大家都認為除非那人是「非愛不可」,否則根本用不著花精神去扭轉想法。但大家會否想過現今社會,可恨的人太多,可愛的人太少?何不試試花一點點精神,去改變這個狀況,令自己活得稱心滿意些?畢竟要恨一個人太辛苦了,何妨相信值得你恨的又豈止一人?

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

宿命轉換一週年



一年前因為分手的傷痛,我決心以每天3小時的題目去轉換我的感情宿命。過去一年的堅持付出,沒有一點白費。雖然我不敢說我確實找到我的未來伴侶,但我敢肯定的是,我已經徹底轉換了自己的感情宿命!

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

我們真的要活在別人的陰影下嗎?





有網友就我之前有關「展現脆弱的一面」有這樣的回應:接受自己軟弱/脆弱,才是最勇敢、最強!我在學習中...只是在媽媽面前就不可以,因為她好有要求…。我們真的要活在別人的陰影下嗎?

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

與未來終身伴侶對話


學習Reiki(靈氣)時,老師說可與任何物質及非物質實體溝通,今天我選擇了與我的未來終身伴侶來一場對話!

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

如何嫁個有錢人?



早前電視節目《盛女愛作戰》引起一時佳話,先不談節目是否純粹銷售女性身體及婚姻,貶低女性之餘,亦同時貶低男性擇偶眼光。曾任人事顧問的我,單從節目中婚姻介紹人的配對選擇, 我並非質疑她所介紹男士的質素,但卻可說是「資源錯配」,又怎能成功?

我們常說,要認識頭等機艙的人,先要成為頭等機艙的乘客。這讓我想起最近在Facebook曾經讀過的一封信。一名年輕貌美的女子去信J.P. Morgan的CEO,請教他如何能嫁得如他一樣的富豪?
這位CEO巧妙地從投資者心態跟妙齡女子道出秘訣:

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

【心靈學堂】- 對被人拒絕的前世恐懼

圖片出處: http://kingpinlifestyle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1/05/rejection1-300x240.jpg

愛,很難?

是。當你想愛又怕被拒絕時。當你們愛得正濃,卻又決意拋棄對方時。
難怪你覺得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,在哪裡都找不到歸屬感、難怪你感到被排擠。

不只被人拒愛,連自己沒有被列入升遷的候選名單、沒有被分派到工作、被信賴的人輕慢、伴侶拋棄你去投入別人的懷抱、父母分居時 (尤其假如父母之中一人或兩人對你的關懷不如以往的時候)…這一切都能觸發你害怕被拒絕的恐懼。而且觸發事件必須來得極其突然,你才會心心念念只有恐懼。

你很難好好去愛,即使與別人關係不錯,你為了確保只有自己可以拒絕別人,你會先發制人,不讓別人有機會拒絕自己。但當你失去了心愛的另一半,你又開始用男女關係填補寂寞,所以你總是在尋找愛。

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

【心靈學堂】- 對遭人背叛的前世恐懼


圖片出處: 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uTf_BRu806yWvmZSqZ5htxqEfn5cHxH3A4McDUHZyFRFPCCKkfSLcgG6TGmYbfI8kTDh9z4zNIvgB0GagwMZxI3uNaULBHqYEJdL9dff6mR1CxHrURO2nCe2AwoZ-rrCW0X3XvQ8hRh0/s1600/betrayal.jpg

背叛,不一定是發生在兩性的關係之上。害怕遭到背叛的前世恐懼,與「期待」息息相關。引發此恐懼的觸媒是別人辜負你的信任。

例如別人在你背後捅了一刀,不論現實還是一個譬喻,你都會覺得遭到背叛。為什麼?因為你本來「期待」那人的作為應該善良一點。

而事實上,害怕背叛的主要原因比較不是遭到一個人的背叛,而是在法庭或某種仲裁中,受到不公義的待遇。這種恐懼常見的顯現跡象,是無法再信任一個不忠實的人。

假如你有這個問題,你會非常在乎忠誠。若有人背叛你,你的反應可能會相當激烈。當恐懼到達某個程度,便可能會因為別人不忠,甚至是以為別人不忠,「三振出局法」是拒絕跟顯露出不忠跡象的人繼續往來的常見作法。
*所謂「三振出局法」亦即只要有兩次案底,第三次犯行時,無論罪狀如何輕微都嚴厲量刑。


遭到背叛的前世讓你的靈魂學會「做對事情」的重要課題。在幾輩子裡持續經歷對背叛的恐懼,你終於明白公正地對待所有人的重要性。



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

沒有應該不應該


圖片出處: 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hfa60Fnp6_gOnLmEByeHVAKkhyphenhyphenOSc4qcM9nPHw545zadWGAAn-DwDCKkSsDkCgwOQmNKZkzOh-Of4Ql4Xajg1R7z9zR-8U9PU27HeTZqqwX68VtHwR-80Opjo0SpYqxDu-CNOc3F4WJBI/s320/finger+pointing.jpg

一句「你應該這樣」或「你不應該這樣」的說話,往往能夠約束的不是別人,而只有是自己。

你認為別人「不應該」,是因為對方沒有合理的原因做他正在做的事,同時你也認為他沒有做你認為 「應該」 做的事,所以你自己生氣...結果懲罰了誰?

Zoe倒認為世上沒有「應該不應該」這回事,請容我在此解說一下。

如之前所說,所謂合理的原因,視乎觀點與角度。在你眼裡不合理的,在別人眼中也許情有可原。

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

【心靈學堂】- 對親密的前世恐懼

圖片出處: http://images.inmagine.com/img/imagezoo/izs14/izs014816.jpg

害怕親密的常見特徵之一,就是當事人很難真的明白另一個人的心思。因此有這種恐懼的人在伴侶選擇分手時,他們都會一頭霧水,不明白為何另一半要離開自己。
不僅如此,他們更會選擇同病相憐的伴侶,藉此降低必須面對親密議題的機會。
遇到問題時,他們會怪罪另一方,而不探詢自己的內心,對有親密障礙的人來說,捫心自問是很可怕的。尤其當他們要連結自己的靈魂 (如冥想)時,對於展開那麼深邃又親密的連結會感到焦慮。

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

12月份治療手記

圖片出處: 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LvMiqIC5wDyekeuE0pdQcT9R8Ea1WXNtA3cSQRhLnYqv_ag1i57S9Fy6Ekq-jBdn9-moTElqnjDPW50Vq6_fIcrhQ_eFrrnzXoeTOfVfHpS4WRjB-8spJpWfLMPvGncNdG58r6fMtEA/s1600/december.jpg

越來越喜愛自己心靈治療的工作,因為除了能幫助別人之外,自己更不斷的成長。從小於一個需要絕對服從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我,記得剛投入社會時,對一切都很陌生,不是不知如何發問,便是不敢發問。「發問」曾經是我較弱的一環,在有限的背景資料底下,我試圖發展自己「觀察」的能力,去收集更多的資料,以完成任務。後來因為從事銷售行業,經過多年來與客戶洽商的經驗,慢慢培訓出探求的學問。

今天自己像是一位偵探,在一連串問題的答案中抽絲剝繭,找到客戶時常無故感到被人遺棄的恐懼。這種心理壓力使她在關係中抓狂,不是因為害怕失去對方而過份控制對方的行為,便是動輒先發制人提出分手,確保自己不是遭人遺棄。

跟以往一樣,我還是從客戶的童年找尋蛛絲馬跡,看看到底那一件事情令她產生這種恐懼。誰知一經追查,竟與她的媽媽在懷著她時,因為與她的爸爸關係很差而鬧自殺。後來她知道後,即使理智地知道媽媽企圖自殺的原因並非因為自己,但無意間讓她認為媽媽想放棄自己。她想也沒想到自己尚在媽媽的腹中,卻受到媽媽的負面情緒嚴重影響。

即使在我們還未出生的時期,父母之間如何互動、解決問題的模式,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的生命中。所以自己想創造美好的關係,除了靠自己的努力經營外,也得要清理父母的婚姻對我們的影響。

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

11月份治療手記

圖片出處: http://media.smashingmagazine.com/cdn_smash/wallpapers/november08/november08-French-autumn-nocal-1920x1200.jpg

看看我過去的治療手記,不難發現在某個特定時間內,我所吸引到的客戶會是有著相同問題的人,果真是同頻相吸。這次的2位主角,同樣在職場中遇到瓶頸,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猶豫著,看著前路視野逐漸模糊。

Zoe可以做的,不是像懂命理的高人給他們指點迷津,而是找出他們不能成功的原因。因為無論前往哪一個方向,我們最終希望的是到達「成功」。2位個案的客戶不約而同的因為家庭背景或成績自小遭人白眼,形成一直以來自卑的性格,對自己的能力生疑。

其中一位客戶,更因為慣性的自我形象低落,自己人生中大小決擇也仰賴別人,不敢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人生不如意時,唯有認命。所以在她的工作生涯中,不難看到她老是付出而得不到回報,事情總是如她所願地發生讓她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向工作低頭。

另一位客戶剛好相反,他雖然敢於爭取自己想要的事,但同樣會因為懷疑自己的能力而自信心受到動搖,當他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時,一旦還未得到別人的認同及肯定便方寸大亂,急於逃離現場。

害怕失敗是前進的最大阻力,Zoe還沒有開班教人速成自信的技巧,然而透過能量疏通為客戶移除內心對失敗的恐懼、需要別人認同及沒有自信的人生模式,雖然速度不像立即為他們下載並安裝「我的使命」程式般的快,但他們對前路不再感到迷茫,而且也有信心及耐性等待著最好的安排。正因為我們人類與生俱來就是本自俱足,只要拭去鏡上的塵埃,便能完全反映我們真實的本質...那個原本就自信、豐盛、成功的自己。 2011.11.28


一連兩天分別2位朋友受著同一句失實的「我不夠好」而困擾、自我設限,一個把自己迫出焦慮症來,另一個也害得自己學業與感情一團糟。

也許我們小時候都曾經經歷爸媽總把自己跟別人的子女比較、或者當自己達不到他們的期望時,會跟自己說:「如果你不乖...你看!人家會說你不聽話!」、更普遍的是用煩厭或嚴厲的眼神盯著你,代表你這樣做是不被允許的。自然而然地,自己從小便誤以為爸爸、媽媽、長輩、老師,甚至社會均認為「我不夠好」。

當自己與其他人相處時,不論是在工作場所或感情關係上,老是拿自己跟別人比較。一旦發現給別人比下去時,自己便受到嚴重的打擊,不只畫地自限,而且那個自我限制的圈越縮越小,自我價值跌至新低。回想起來,誰要拿自己跟別人比較?誰說自己不夠好?真的從來沒有人!只有你自己!

爸爸、媽媽、長輩、老師,甚至社會也許的確曾經對你過份苛求、過度期望,但從來沒有告訴你「你不夠好」。那個只有幾歲的你,其實能勇敢跟他們的指令去做,已經很不賴。無奈年紀小小的你錯誤地解讀,不幸地影響了你半生。對不起!請原諒當初他們不耐煩的表現,他們都用了成人的尺去衡量你的成就。真是一點都不公平!

現在成人的你應該明白你不需要再背負那個「我不夠好」的罪名,從這一刻便放掉它吧!同時學習多給自己讚賞和鼓勵:「今天你做得很好!謝謝你!」每天列出5項欣賞自己的地方:今天我很有耐性、我的行動力十足、我的心情很平穩、我聆聽別人說話的同時放下批判、我關心身邊的人。

你有能力貶低自己的價值,更只有你才有能力真正欣賞自己!2011.11.23


在關係中,很多女性都因為嚴重缺乏安全感和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,不斷重複上演著操縱對方的戲碼,對伴侶的行蹤必須瞭如指掌,當伴侶付出少於100%時 (可能只有99.9%),便動輒感到自己不受重視不被愛。事實是她們那種害怕失去的恐懼,不單沒有與伴侶的關係拉得更緊,反而一而再、再而三的親手破壞自己的幸福。

這次的主角排行第二,上有姐姐,下有弟弟,從小到大自己不被父母重視,當時被忽視、被遺棄的感覺,是如今嚴重缺乏安全感的根源。即使她如何努力扮演乖巧的女兒角色爭取父母的認同,所有付出也像理所當然。越是沒有得到別人的肯定,便越自覺不值得被愛。也成為了她事事追求完美,要一切在她掌握之中,一旦與自己的計劃相違,她便抓狂得要命,試問在生活中、在關係中又怎能看到自己的價值?怎能輕鬆地隨順而流?

剛剛於短短一小時以能量疏通為客戶處理了以上的問題,不斷重播的劇情是她的果,但今天我化解了她的因,把她從折騰了幾段關係的深淵救了出來。只有能看到自己的價值,自己由衷的愛自己,才值得被身邊的人愛。2011.11.02

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

為何你可以毫不保留跟別人分享自己的事?你不怕受傷嗎?


問:為何你可以毫不保留在網路上跟別人分享自己的事?你不怕受傷害嗎?我以前也曾經對人太過沒有保留,所以處處踫釘!現在自己好保護自己,變得自我封閉似的。

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

卸下感情的包袱

圖片出處: http://todayscampus.com/uploads/PhotoWeek/photoweek5lg.jpg


我們都背著感情的包袱,或多或少…

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

改變自己 = 失去自己?


圖片出處: http://25.media.tumblr.com/tumblr_l6chqzcwsc1qcm3kwo1_r1_500.jpg

當我們遇到不能改變的現狀時,改變自己的思想就有用嗎?
如果我作出改變的話,豈不是我不再是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