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

【心靈學堂】- 對親密的前世恐懼

圖片出處: http://images.inmagine.com/img/imagezoo/izs14/izs014816.jpg

害怕親密的常見特徵之一,就是當事人很難真的明白另一個人的心思。因此有這種恐懼的人在伴侶選擇分手時,他們都會一頭霧水,不明白為何另一半要離開自己。
不僅如此,他們更會選擇同病相憐的伴侶,藉此降低必須面對親密議題的機會。
遇到問題時,他們會怪罪另一方,而不探詢自己的內心,對有親密障礙的人來說,捫心自問是很可怕的。尤其當他們要連結自己的靈魂 (如冥想)時,對於展開那麼深邃又親密的連結會感到焦慮。

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

【心靈學堂】- 對表現自我的前世恐懼

圖片出處: http://ih2.redbubble.net/image.5253217.5522/flat,550x550,075,f.jpg


你曾在結束和別人的對話時想著「但願我可以把真實話說出來」嗎?
你曾在轉身離開別人時想著「哎呀,我的媽呀!不敢相信我會說那種說話」?
只有其中一項符合對你的描述,你便有表現自我的恐懼

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

【心靈學堂】- 這一生要具備的10種力量

s4650192.jpg (277×375)

如果Zoe沒有看過這本書,我有部份自己的性格、行為或莫明的恐懼,真的連自己都解釋不了。請看看以下幾個例子:
  • 如果世上有人叫購物狂,我應該可自稱為「學習狂」。為什麼我就是比別人願意花錢在學習方面,去滿足我無窮無盡的求知欲?我甚至會在網上購買自學課程,不斷增進自己的知識...
  • 我重視公平的程度會比一般人強烈,例如我當導師時,即使自己內心欣賞某一位學員,我會極力阻止自己表露任何一絲不公或偏袒,當中嚴重的內心的交戰,只有自己知道。我還以為這是天秤座的特質,然而其他天秤座的朋友卻沒有我那種程度的誇張...
  • 無論中學還是大學的階段,每當我跟要好的同學之間出現新的朋友而形成「三人行」的局面,我會自動淡出製造疏離感,覺得自己不屬於哪裡,莫明其妙的寂寞感時常突然來襲...

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

1月份治療手記

圖片出處: http://thecustomizewindows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1/12/Happy-New-Year-2012-Wallpaper.jpg

新的一年,第一個接受我的治療的是我媽媽!媽媽是一位堅忍不拔的傳統女性,面對婚姻、家庭、生活的不如意,從不哼一句,一直努力成為一位無怨無悔地為家人付出的偉大母親。有時,她包容一切的能耐,大得連身邊的我們也替她不值。眼見她多次遭逢人生中心如刀割的事情,除了偷偷把自己關在房間內,我幾乎沒有見過她流過一滴眼淚。在我眼中,她堪稱「阿信的故事」的翻版!

然而身為她的女兒,被遺傳了抑壓情緒那種能耐,她的苦我又怎會不明白?骨子裡明明痛苦得死去活來,但只要自己肉哭皮不哭,便能騙得到人也騙得到自己。麻目了的情感,是我們最好的保護盔甲。媽媽情感麻目的程度,是連對所有重要的事物都不懂或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。

那一夜我正跟媽媽談起「勝利」二字,媽媽的字典中彷彿沒有這兩個字,她能記起的就只有「失敗」。她認為自己的人生很失敗,我循循善誘地問她認為自己那一個範疇感到失敗,她只用一些非常概括的字眼表達,我像是感受到她不敢觸碰那個缺口的擔憂。

於是我開始替她釋放抑壓了三十多年未敢發洩的情緒,當我只說到:「即使我覺得我的人生很失敗...」話還未說完,她頃刻淚如泉湧,過往我為了她的擔憂也同時跟著她的眼淚釋放了出來。看到她的眼淚從那曾經堵塞的淚腺中再次盡情的滾動,我感到無比的寧靜。

釋放過後,媽媽終於願意把自己的心底話說出來。翌日,她興奮地跟我說:「經過昨天的治療後,我舒服了許多!我平時跟別人說話時,即使說到難過的地方時,我也不會哭,但今天我竟然哭了出來!」看著眼前情感封閉的她能終於得到自由,這簡單的一句說話比起客戶給我寫上千字回饋更實在、更感動!

因為這個機會,讓媽媽更能了解我到底如何以這個專業幫助別人。幾月前她還在懊惱我為何還不去找一份穩定的工作,從此她更懂得支持我追尋自己的夢想。我與媽媽的關係,也因為這個機會得到療癒!

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

客戶回饋 (3) - 面對事業的瓶頸

M先生是我第一位男性客戶,不是所有男士都願意放下尊嚴跟陌生人談論自己的弱點,這也是為何男士比女士承受更大壓力的原因。

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的不足的地方,絕非「懦夫」的行為,能坦然面對自己才是「勇者」。療癒的果效,視乎你有多想改變自己、你有多願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只要你也願意像M先生一樣認清什麼阻礙自己前進 (兒時給別人小覷,形成自卑的心態,不相信自己的能力),並逐一化解,你的前路也一樣可以「撥開雲霧見青天」。

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

12月份治療手記

圖片出處: 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LvMiqIC5wDyekeuE0pdQcT9R8Ea1WXNtA3cSQRhLnYqv_ag1i57S9Fy6Ekq-jBdn9-moTElqnjDPW50Vq6_fIcrhQ_eFrrnzXoeTOfVfHpS4WRjB-8spJpWfLMPvGncNdG58r6fMtEA/s1600/december.jpg

越來越喜愛自己心靈治療的工作,因為除了能幫助別人之外,自己更不斷的成長。從小於一個需要絕對服從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我,記得剛投入社會時,對一切都很陌生,不是不知如何發問,便是不敢發問。「發問」曾經是我較弱的一環,在有限的背景資料底下,我試圖發展自己「觀察」的能力,去收集更多的資料,以完成任務。後來因為從事銷售行業,經過多年來與客戶洽商的經驗,慢慢培訓出探求的學問。

今天自己像是一位偵探,在一連串問題的答案中抽絲剝繭,找到客戶時常無故感到被人遺棄的恐懼。這種心理壓力使她在關係中抓狂,不是因為害怕失去對方而過份控制對方的行為,便是動輒先發制人提出分手,確保自己不是遭人遺棄。

跟以往一樣,我還是從客戶的童年找尋蛛絲馬跡,看看到底那一件事情令她產生這種恐懼。誰知一經追查,竟與她的媽媽在懷著她時,因為與她的爸爸關係很差而鬧自殺。後來她知道後,即使理智地知道媽媽企圖自殺的原因並非因為自己,但無意間讓她認為媽媽想放棄自己。她想也沒想到自己尚在媽媽的腹中,卻受到媽媽的負面情緒嚴重影響。

即使在我們還未出生的時期,父母之間如何互動、解決問題的模式,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的生命中。所以自己想創造美好的關係,除了靠自己的努力經營外,也得要清理父母的婚姻對我們的影響。

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

接受自己,豈不是就等於安於現狀、不思進取?

圖片出處: 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girEW15nOayiIfY95IHui4H6r1JUbXqkzKj6-Ko6vJcjYwqU8m1PRYhH3XpBhU4qbC2Yb89hpOkEO7hNiyf1rmWJILqiKk_CMzc_TxXRetNFgNVAGsaLgbqtKg0WyI9qZlW2q-qqZZSdLE/s1600/feet.jpg


問:接受自己,豈不是就等於安於現狀、不思進取?

答:外在世界就是自己的一面鏡,若果你不斷吸引那些不懂欣賞你,甚至不斷打擊你的人。別急!且看看自己內在是否同樣散發著連自己也不認同自己、欠缺自信的能量?與其花一輩子本末倒置地去研究怎麼改變他人,又或者過份進取地報讀「如何提升自信心」的課程,你可以做的,是去100%完全接受那個不是滿分的自己。